查看原文
其他

国片傻悲,不赖周冬雨

肉叔 肉叔电影 2023-01-12


因为周冬雨,最近流传一个词:


福地


本意大概是,电影是越来越好了。


但事有凑巧。


朋友听岔了,“墓地?挺敢说啊”。


这一岔不要紧,结果以讹传讹,传成了怪谈。


因为接着又有人说了句,“我们电影人从未躺平过”。


“墓地”和“不躺平”这俩词极具画面感,所以看惯了香港僵尸片的朋友间便流传起一股关于中国影院的神秘怪谈来。


传说,有部电影上映当天,全国所有的影院只有一个人在看。


传说,电影院关门的时候,里面的人比白天还要多。


传说……传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俗话说,天下大乱必有异鬼出,电影院尤是如此,因为它上演过太多的悲欢离合,一旦萧条下来,便会流传起很多的怪诞故事来。


所以今天,我们不聊具体电影。


只聊这份怪诞。


只是不知道,这怪诞,究竟会是一种常态呢。


还是一种常态。



01


先说三则故事,有人听过,都是小事,但很值得记录下来。


第一则故事:


豆瓣上有人唱双簧,聊的是一部叫做《林深时见麓》的电影。


这是啥片?


著名导演邹丰的作品。


著名在哪呢?


11月4日这天,许久没有上新片的内地院线一股脑上了一批“救市之作”,这其中,邹丰一人就导演了两部,《林深时见麓》,以及《春水繁星》。


结果果然,《林深时见麓》出圈了——


因为有“谣言”说它的首日票房仅有75元,两人购票


75元是啥概念呢?


一个小型的剧组至少也得好几十人,这就意味着,从台前到幕后,创作者本人对自己拍的片都舍不得花钱进电影院去看。


于是豆瓣上有人A就说了:


片子一般,关键是我就是两个观众之一

票房75元,我一个人就贡献了70块!!

另一位是用了什么优惠券!?气死


图源:微博@八酱日常


不久,就有B跟上了节奏:


我是贡献那个五块钱的!

纠正一下,不是用的优惠券!

是不小心点错了又退票

扣了五块钱手续费的


图源:微博@八酱日常


一时之间,人们像看相声似的被勾起了好奇心,纷纷出来看热闹,看看是怎样的俩人,撑起了一部电影的全部票房。


然而,热闹散尽,人们才发现,《林深时见麓》的票房被人们高估了。


并没有75,而是56元。


图源:猫眼专业版


第二则故事:


《林深时见麓》上映不到一周后,电影院里发生了另一件奇事。


周四凌晨,一家影院里进了一群贼。


总共6个人。


偷什么?


偷当天的票房结款。


结果翻来翻去,没找到,大概心里嘀咕,这家影院真精啊,不知道把钱藏在哪了。


但来都来了,索性顺了两桶爆米花走了。


影院精吗?


这下轮到影院大哥冤枉了。


因为整个白天,电影院就来了4个观众,比贼还少俩,你说哪有什么钱呢?


就那两桶爆米花,大概也就是全天的收益了。


后来人们只能庆幸。


幸好啊,这6个贼不是影迷。


否则开个厅放场电影看看,影院的电费损失更大。


特困行业,真不是叫着玩的。


图源:微博@电影温特


第三则故事:


一家倒闭的影院里,影院经理用尖刀划破贵重的大银幕,口中念念有词:


我又来拆影院了

建的时候很爽,现在拆了

拆了更爽

哈哈哈哈哈哈




02


荒诞吗?


可惜现在没人写书了,不然又是一部《笑林广记》。


带着心酸与泪的。


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愈演愈烈,甚或有些见怪不怪了。


就像最后那个故事。


不知你们听到什么,肉叔听到的,是曾经予以的厚望,与今日怒极反笑的绝望。


是心随屏幕一点一点撕裂的声音。


就像最近流行的那个背包。


而会背这样的包的人。


大抵都是曾经深爱着这个行业的人。


据灯塔专业版统计。


今年的观影人次已经跌到了2014年的水平。


而已经过半的11月。


15天的总票房仅仅2.66亿,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


何以至此?


因为我们逐渐形成一个习惯:


非必要不观影。


当然,这有疫情的原因。


疫情期间,非必要不出门,更不要说观影。


但在这么多影院尚在开业的前提下,人们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电影。


举个例子。


你知道今天票房前三是谁吗?


第三,《哥,你好》,上映68天。


第二,《万里归途》,上映47天。


稍微有些票房的电影,不是正在延期,就是在延期的路上。


图源:猫眼专业版


那,第一名呢?


双十一新上映的《扫黑行动》,有周一围、秦海璐、张智霖、王劲松等一众演技派加持,票房的确是领先了。


但口碑上,却是出乎意料却又意料之中的不如人意。


好得宏伟光正,坏得一无可取。这场没有悬念的邪不胜正,无聊至极。



是的。


选择单一、类型单一、质量下滑。


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影院似乎变成了一个捡漏的集散地。


就拿这两个星期上映的新片来说。


11月4日:


《我的遗憾和你有关》、《丹顶鹤》、《爱在井岗》、《爆裂蝴蝶》、《春水繁星》、《林深时见麓》……



11月11日:


《扫黑行动》、《叫我郑先生》、《陪你在全世界长大》、《我们正年轻》、《你好,珠峰》、《浏阳河上》……



就看这个片单,你能产生起丝毫进电影院的愿望?


就看这些片的评分,唯一一部超过及格线的只有《叫我郑先生》,这样,你还会对电影院有任何期待?


至于引进片。


这几天定档的不少,但仔细一看——


《猫狗武林》(资源已出四个月)、《坠落》(资源已出两个月)、《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蓝光已出一周)、《忍者神龟:崛起》(资源已出三个月)、《杀掉那个魔术师》(两年前的俄罗斯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资源已出两个月)……



要么是别人家的流媒体电影,要么是上映了许久的不知名小片。


好吧。


好吧。


只能安慰自己一句,聊胜于无吧。



03


还是回到电影院吧。


这个月,奇奇怪怪的事情可不止我们上面说的那些。


比如《喜悦的夏天》。


小学生作业式的海报设计,撑不过1分钟的预告片展示,直让人觉得是下一个《逐梦演艺圈》。



会是吗?


当然不会。


《逐梦演艺圈》的出圈是烂,是大家去看热闹。


而《喜悦的夏天》呢?


与其说是我们愤怒于《逐梦》的再现,不如说是愤怒于《逐梦》们已经统治国产院线。


可以这么说。


当电影的质量越来越不重要。


当电影越来越不重要。


我们对电影的期待与否。


也变得不重要起来。


但即便如此。


肉叔写下这些文字还是避免不了心里带着些希望。


似乎。


只要《阿凡达2》一天没有丧失上映的希望。


死灰就可以复燃。


为什么《阿凡达2》那么重要?


从市场上来说。


它是人畜无害的合家欢电影,是符合院线利益的新技术代表。


更是救市的希望。


从电影上来说。


你还记得当初被《阿凡达》震撼的感觉吗?


它给我们带来了电影最直接最原始的感受,是我们对电影的初心。




是的。


初心。


即便当下再艰难。


我们对电影的初心始终不会消失。


这让肉叔想起了《天堂电影院》。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不要惊讶。


那个二十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小镇,过得应该比我们现在苦。


但有意思的是。


那时候人们观影的需求,接近狂热。


甚至有的人,在狭小破败的电影院外等了三小时,哪怕影院已经关门。


为什么?


电影,是上帝将他们的苦难生活关上门后,开启的唯一一扇窗:


在电影中,在别人的体面衣着和细腻情感中,他们找回了生而为人的尊严。


所以有了电影最令人动容的一段对话:


-该不该让他们快乐?

-应该



并随后,将投影仪转向窗外,让活色生香的人物,出现在属于大家的广场之上。


这一刻,天堂电影院不再是电影院,而是——天堂本身。



这样美好的电影院,倒过吗?


倒过,还是两次。


第一次,是播放着“一剪没”电影的设备,终于太过老旧,引发熊熊大火。


天堂电影院,付之一炬。


但紧接着,一位富商出资,建起了一座更绚烂,更豪华的“新天堂”。


最重要的是,它再也不需要看神父脸色,可以把最赤裸和欢愉的男女之爱展现在大屏幕上。



而第二次,是电影的最后,天堂电影院还是因为受到电视机和录像带的冲击而化为废墟。


但幸运的是,今天意大利的大街小巷,依旧开满了电影院。


只要做梦的人还在,只要电影院还有造梦的能力,那么电影院依旧会站起来。



其实回到当下,中国电影院能否挺过寒冬,其实没有电影中那么乐观。


但又也许,这个问题比我们想象的简单。


因为,我们对“天堂”的渴望,却从未消退——


那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对无忧无虑的欢笑,以及对近在咫尺的拥抱,从未磨灭的热情。


电影中,托托离开了小镇,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导演。


他做到了,像阿尔弗雷多期盼的那样,通过电影,创造了梦想与奇迹。


片中的观众曾愤怒抗议:


20年前每看电影,没一次有吻戏



而电影的最后,托托收到的阿尔弗雷多最后的礼物,则正是那二十多年的吻戏合集——


那一代人所失去的,回到了没有忘记梦想的托托手中。



大概,念念不忘,真的必有回响。


本日打工人:维伦纽瓦特了

还没看爽?来瞅瞅这几篇呗:

向左顶流,向右飞天

他越糊越好笑?这才好笑

来啊,赚走我2022最后一张电影票啊

杨幂白宇还没谈?那也不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